所在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资讯

我院在“2024年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技术交流大会”中彰显科研实力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2日

  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由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主办的“2024年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技术交流大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海南博鳌盛大举行。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深度参与大会的组织工作,负责组织和召集了“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海洋污染及生态环境效应专题”分会场,展现了我校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

  大会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王文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70周年校庆之际,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发展、科研创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学校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发展潜力。我院那广水研究员受邀参与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凸显了我院在大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学术地位。

 

  “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海洋污染及生态环境效应专题”分会场中,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20余个深度与价值并存的学术报告,其中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王俊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锋民教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莹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余静教授等。我院那广水研究员作为分会场主席主持了分会场报告,并作题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全球性污染——从‘近岸环境’到‘南极北极’”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全球海洋环境中的传播与危害,引发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会场内座无虚席,展现了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极大热忱和对我院科研实力的高度认可。

  我院教师谢静怡、曹胜凯、胡美艳分别就深海塑料污染与潜在命运、中国海河沉积物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的赋存、分布及生态风险、气候变暖背景下偏远海洋中芳烃类物质的归趋、生物毒性及其光转化、长江中游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作用研究等相关领域前沿问题,发表了重要的学术见解,赢得了现场与会者的高度认可。我院科研助理张银天、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代表邓希也分别就热带近岸水域农药的赋存、来源及生态风险研究,海南红树林海水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主题作出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院在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方向的广度和深度。

  此次大会为我院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我院与其他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参与本次大会,院向外界展示了其在海洋污染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关附件: